化粪池智慧监管“一屏掌控”,筑牢化粪池安全防线!
2025.08.08
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》提出“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,因地制宜对城镇供水、排水、供电、燃气、热力、消火栓(消防水鹤)、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,提高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,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”的工作任务。
“化粪池监管”应用围绕“安全运维”目标,有效破解化粪池监管资源分散、部门协同不够、闭环管理不足等监管难题,全面提升对化粪池的监管能力和处置效率,让城市管理从低效治理转为高效智管。
(1)应用架构
“化粪池监管”应用主要包括化粪池投用移交纳管、化粪池日常作业监管、化粪池事件协同处置、化粪池业务复盘评估四个应用场景及一个数据驾驶舱。
(2)功能模块
化粪池投用移交纳管:理清存量及增量化粪池管理家底,并进行确权落图,纳入一张图监管。实施三级分级监管:一级重点区域(学校、医院等)全域智能监测有害气体并自动处置;二级区域(农贸市场等)部分智能监测结合人工巡检;三级低频使用区域配备手持气体检测仪器不定期监测。通过化分级监管,实现差异化、精准化管理,能够有效平衡安全、效率与成本,实现化粪池运行安全的精细化管控。
化粪池日常作业监管:通过红橙黄蓝四级阈值动态监测化粪池气体浓度及环境风险,配套分级处置方案;建立日常管护、事件处置、综合评价三维度量化考核机制;实行“一池一码”扫码作业准入制,强制完成岗前安全培训与操作校验,实现预警智能化、考核数据化、作业标准化闭环管理。
化粪池事件协同处置:通过智能预警终端自动监测、巡查员动态上报、公众随手拍举报及上级交办等多渠道问题采集,实现隐患发现率提升40%;同步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,统筹制定全区化粪池巡检计划、清掏作业标准和安全培训方案,依托智能平台对日常巡检、事件上报、处置闭环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督办预警,形成"问题发现-任务派发-处置反馈-考核评价"的管理闭环。
化粪池业务复盘评估:通过构建智能感知分析、智能预警协同、智能效能评估等分析算法模型,深度挖掘历史监测数据、预警事件记录、处置工单及清掏作业数据间的多维关联,实现巡检路线优化、清掏周期预测等智能决策功能,为科学制定清掏计划提供数据支持,有效破解化粪池安全监管难题。
化粪池分析决策一张图:基于一张图汇聚化粪池档案数据及业务运行数据,实现对化粪池管理家底、巡检养护、事件处置、清掏作业等情况的全面感知、监测预警及决策分析,分析化粪池管理短板,实现化粪池管理一库汇聚、一图感知、一屏掌控,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优化。
移动端应用:基于化粪池监管平台统一移动应用,拓展化粪池监管移动巡查、市民端上报、清掏作业业务应用功能,实现化粪池监管业务在移动端的延伸,为相关领导、协同单位及一线工作人员提供随时随地的办公平台,利用移动应用的便捷性,实现全员接入、全业务协同。
(3)前端设备
固定式监测设备集成氨气、硫化氢、一氧化碳、甲烷等多参数气体传感器,同步实现液位精准测量与堵塞智能诊断,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"监测-预警-处置"全链条闭环监管模式,实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,当检测到气体浓度超标时,自动触发排风系统进行应急稀释,并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,实现化粪池监管从被动处置到智能防控的升级。
智能便携式气体监测仪集成氨气、硫化氢、一氧化碳、甲烷四合一检测模块,配备GPS精确定位、4G实时数据传输及声光报警三重防护系统。巡查人员通过该设备可实时采集化粪池气体浓度数据并自动上传,结合GIS地图实现全域化粪池安全状态可视化监控,形成"移动检测-云端分析-智能预警"的闭环管理体系,有效解决传统监管中存在的数据滞后、盲区遗漏等问题,助力化粪池安全监管的降本增效。
(4)应用成效
“化粪池监管”应用采用"人防+技防"双轨监管模式,通过固定式监测设备和网格员移动终端实现24小时全域覆盖。同时,基于人流量、使用频次等指标将化粪池划分为高、中、低三级风险区域,实施差异化巡检策略;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预测模型,整合历史监测数据、预警事件和清掏记录,实现智能预警和精准调度,最终形成"实时监测-智能预警-快速处置-科学决策"的闭环管理,有效破解传统化粪池监管难题。